啼笑皆非的穿越

编辑:看故事网来源:gs.kankanmi.com点击:评论

x张从刚大学毕业后在津城经济开发区就业。结婚两年了,一直还买不起房。开发区濒临海港,是一个外商云集,经济和金融业非常发达的繁华城区,近几年房价一路攀升,已升至两万多元一平米,即使一套两室一厅、60平方米的小户型,月租也要1500元以上。两人都是一般职员,月薪均在4000元以下,虽说也不算很低,但要买房可就杯水车薪了。

  这天,父亲从老家来开发区看望儿子,一家人说着话就扯到了房子上。父亲现年46岁,早先是个“一头沉”职工,单位改制后提前退休,现在乡下和母亲一道务农。父亲说:“好家伙,一套房子200万!我给你们添点,也就三万五万的,帮不上大忙。听你爷爷说过,1969年那会儿,他也在城里上班,正流行什么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好多人家卖房子,一套平房小院才几百块钱。”

  父亲是说话无心,可张从刚却留了意。

  话说这年影视剧“穿越”内容大流行,一些科研单位也加紧科学研究,共同创造穿越大势。这天,张从刚看到一条招募志愿者的广告,说是一种时空转换器研究成功,拟进行活人试验,欢迎有心者积极参与。一个念头突然就涌到心头:咱不是买不起房吗?可以穿越到房价便宜的年代,如果来回方便,可在现在挣钱,回到过去消费。把这个主意和妻子文雅一说,她连声叫好。

  第二天,他们来到了约见地点,和科学家、推介人见了面,询问细节、报名参加和签订合同等等。

  张从刚有些疑虑地问:“时空转换器在这边,往那边去容易,可怎么回来呢?”

  科学家说:“这得取决于对方的条件,年代不能太早,因为太早的年代没电,即使我们把时空穿越器送过去也用不上。能最早使用的是清朝晚期,还得上海、天津等一些有租界的城市。比较方便的是建国以后,但那时人们思想还不够开放,有个接受问题,恐怕对方不给咱们安装。所以,如果想回来,只能在这边定好时间,到时就把你们拽回来就是了。”

  张从刚是个比较稳妥的人,也怕万一那边不如意回不来,就定了两天的时间,先探探路。

  问具体到哪个年代哪个城市,张从刚还记着父亲说的便宜房那个茬,就说1969年吧,地点自然是家乡那个县城。

  回到单位请了假,又准备了一些出门的东西,再度回到这个科研所。两口子坐进了时空转换器里,科学家按了按钮,说声:“走!”两人一睁眼,已到了一个陌生的小街上。

  这是一个现在根本见不到的小城样式,道路狭窄、房屋低矮,沿街七零八落地散落着一些商店,大都是前门沿上写着“某某国营商店”或中间镶一颗红五星,两边写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字样,旁边竖牌上写着店名。行人和逛店的很少,街上也没有汽车,间或有几只狗或猪在悠闲地踱步。

  果然看见街两旁间或有大门上贴着“此房出售”的字样。进了院子和主人交谈,大家虽对他们的打扮有些诧异,但还是耐心地回答。有500的,也有600、700的。房子新旧都有,有两间、三间的,还有带厢房的。总而言之,便宜得叫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本着货比三家的想法,决定再看几家。

  在街上走着,看到人们都往一个岔道的小树林走,两人好奇也跟了去。就见树底下有好多人摆摊卖东西,就跟着看买东西的问价:

  韭菜怎么卖?一分钱一斤。

  西红柿呢?二分。

  猪肉多少钱一斤?四毛二。

  羊肉呢?五毛八。

  鸡蛋呢?一块钱20个。

  ……

  看到这儿,文雅兴奋地搂住张从刚的脖子说:“哇塞,这个地方真是太好了,房子这么便宜,东西这么便宜,一个月几十块钱就能过得像富翁一样,简直就像在梦里!”

  刚说完,就听有人喊:“来人了。”只见摆摊的纷纷收拾货物逃离,就像羊群听到狼来了一样。

  文雅急忙拉住一个买东西的问:“大哥,是不是城管来了?”

  那人不耐烦地说:“城管是什么东西?没听说过。这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来了。”

  文雅问:“谁长尾巴了,我怎么看不见?”

  那人甩开文雅:“别耽误我,丢了东西你赔啊?”说着,背起一个面口袋落荒而逃。

  一群身穿绿军装、头戴绿帽子、左臂戴着红袖章的人气势汹汹地跑来,张从刚和文雅见势不妙,也跟着人们跑散了。

  张从刚和文雅又转了几家,最后选定了一处位置、样式和新旧都合适的,价钱600元,决定立即成交。当他们钱掏出来,出问题了。对方一见他们手里的百元大钞立即炸了窝:

  “这是钱吗?怎么还印着主席像,你们反革命吧?”

  他们解释说:“这就是钱,是真的钱,这不有中国人民银行的标记吗?”

  对方说:“胡说!哪有这么大的钱?最大的钱是10块的,上面是工农兵开会。一进门就觉得你们不地道,穿奇装异服,还有这个女的,怎么不留辫子,披头散发的。老实交代,你们是不是蒋介石派来的特务?”

  张从刚说:“我们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大陆人,蒋介石死了多少年了,还能派我们来?”

  那人说:“胡说,昨天报纸还说蒋介石要反攻大陆呢。”

  就在不可开交之际,就见几个蓝衣服大檐帽进来,手里都拿着枪,进门就说:“狗特务还敢大摇大摆到处走,你们被捕了,跟我们走!”

  进了公安局,立即就被带进了审讯室。无非是姓名、性别、籍贯、中统还是军统,任务是什么等等。

  张从刚反复解释,他们两人不是特务,是从2011年穿越回来的。

  几个警察哈哈大笑:“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以为我们是傻子?”

  见怎么也解释不清,张从刚就说:“我也是本地人,家住郭屯乡齐家坞村。我父亲在,让他给我们作证。”

  有个警察说:“瞎说你也编不全,根本就没有这个地方。倒有个差不离的,叫郭屯公社齐家坞大队。”

  张从刚就说:“对对对,就是它,听我父亲说原来是这名字,就是现在他还经常按老习惯,把农民说成是社员呢。”

  警察问:“你父亲叫什么名字?”

  张从刚说:“张二更。”

  警察立即就摇起了旁边一个黑电话:“给我接郭屯公社派出所。老李啊,你查查,齐家坞大队有没有一个叫张二更的。什么……有……什么什么?这不扯淡吗。”

  警察放下电话对张从刚说:“你真能忽悠,齐家坞确实有个张二更,才5岁,5岁的孩子能是你爹?”

  张从刚也懵了,但一想又明白过来了,咱不是穿越吗?没带父亲一块穿,他自然就是5岁。

  结果,又费尽口舌想说明白,说了半天还是不明白,眼见也审不下去了,只得暂时关押。

  两人在公安局关了一个星期,大约公安局广发照片进行了彻查,也有些相信了穿越的说法,决定暂时解除羁绊。既然他说自己是齐家坞的,就送到齐家坞监督劳动。

  进了村子,等见了张从刚老爹,连警察都笑了。就见一个小孩留着个半光头,后脑勺还拖着根小辫,穿一条开裆裤,小鸡鸡在外边露着。

  萝卜再小也在背(辈)上对不对,张从刚还是老老实实叫声爹。那小孩一听乐得在地上直打滚:“这大人傻了,管我叫爹,笑死我了。”

  自然又到大队部接受教育和安排,大队支书说:“你们到底怎么回事我也搞不清,但你们年轻力壮的,不能吃闲饭。现在正是农闲时节,上级号召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你(张从刚)编入骨干民兵连小车队,你(齐文雅)编入铁姑娘连,从明天开始上山劳动。”

  到了工地,就见红旗飘扬、人山人海。大家有的推小车,有的挑担子,从山下的河谷往山上运土。沿途还有大字标语:千挑万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

  小车是那种一个轱辘的小推车,张从刚见都没见过,怎么会推?空车驾着都翻车,队长见他太笨,就安排他拉纤。就见一个壮实汉子,小车装得小山一样了,还叫人装,大家劝他够了,他说:“河北省有个推车王叫穆宗新,人家一车推一吨,我要超过他。”

  铁姑娘们则是开山打石头。齐文雅不会抡大锤,连长就安排她扶钢钎。觉得肚子很痛,就和姑娘连长说:“我来了例假了,能不能歇一天?”连长说:“你来了例假,谁没来例假?别说在山上干活,那年挖河,寒冬腊月哪个铁姑娘不带着例假下冰水?”

  说着,兀自放歌起来:

  我们是公社的铁姑娘,

  延河畔上的女石匠。

  铁锤手上拿石钻明又亮,

  嗨!破顽石修大坝,

  战斗在水利工地上……

  歌声激扬,充满着积极乐观精神。

  张从刚和齐文雅就这样牢牢地给拴在了这儿,天天累个臭死,想回去又身不由己,想起来以前的浪漫,不由得哭笑不得。

  终于到了年底分红的时候,大队会计算盘一拨,高声念叨:张从刚、齐文雅,两人共挣工分1532个,每个工值8分,应分红122.56元,扣除粮食、蔬菜和一次分马肉、一次分牛肉等款项共121.32元,余额1.24元。

  回到住处,两人捏着这一块两毛四不由面面相觑:就这,不照样买不起600块钱的房?

  突然觉得眼前一晕,再睁眼,又回到了2011年。

  两人惘然地走出时空转换器,就问科学家是啥日子。说是某某星期日,他们又惊诧:“这么说我们才离开两天,怎么在那边过了好几个月?”

  科学家说:“时间不同的空间会变形。没看过《西游记》?上面说天上一天等于地上一年也是这个道理。”

  回到自己的住处,见老爹不知什么时候来了,正蹲在楼道里,见了张从刚两口子很不好意思。张从刚要他进屋里去,老爹不肯,很神秘地把张从刚拉到了一边,然后小声地说:“我啊,前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变小了,你们两口子还管我叫爹。”张从刚说:“爹,那不是梦,我们穿越到1969年去了,是真真实实的见面。”老爹紧张起来:“这么说你们见我穿开裆裤了?”张从刚说:“对啊。”老爹突然失声痛哭起来:“你见了还没什么,怎么还让文雅见了,以后我这个老公公还怎么做人啊。”


看故事网更新了最新的故事:啼笑皆非的穿越

更多故事文章请登录看看米:http://gs.kankanmi.com

故事大全

少儿故事 伊索寓言故事 中国寓言故事 格林童话故事 安徒生童话故事 中国童话故事 儿童睡前故事 一千零一夜故事 经典少儿故事 睡前故事视频 成语故事视频 幼儿故事视频 胎教故事视频 哲理故事 智慧故事 寓言故事 禅理故事 经典哲理故事 爱情故事 校园故事 初恋故事 网络爱情故事 伤感爱情故事 感人爱情故事 经典爱情故事 亲情故事 父爱故事 母爱故事 兄妹故事 经典亲情故事 名人故事 中国名人故事 外国名人故事 名人励志故事 经典名人故事 人生故事 职场故事 成败故事 经典人生故事 鬼故事 短篇鬼故事 校园鬼故事 搞笑鬼故事 长篇鬼故事 灵异鬼故事 真实鬼故事 经典鬼故事 民间故事 成语故事 对联故事 唐诗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故事 外国民间故事 经典民间故事 现代故事 幽默故事 营销故事 考研故事 理财故事 英语故事 百姓故事 纪实故事 打工故事 法制故事 心理测试 经典现代故事 传奇故事 推理故事 侦探故事 玄幻故事 探险故事 经典传奇故事 历史故事 皇帝故事 将相故事 后宫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 世界历史故事 战争故事 经典历史故事 创业故事 大学生创业故事 名人创业故事 女性创业故事 80后创业故事 农村创业故事 经典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