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工人开创自己事业的第二春

编辑:看故事网来源:gs.kankanmi.com点击:评论

  杨永权和蒋秀栋,今年一个44岁,一个34岁,现在一个在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柳城镇养牛,一个在柳城镇种菜。

  他们互不相识,但都来自城里,分别从朝阳市的水利综合服务公司和建筑公司下岗后,两人大胆地选择了走向农村,在这片更广阔的天地里,开创自己事业的第二春。

  看着牛栏里20多头奶牛正在悠闲地散着步,“准农民”杨永权满脸笑容。他原来是朝阳市龙城区水利综合服务公司职工,四年前因单位效益不好下了岗。人到中年没了工作确实让他迷茫了好一阵。

  就在他处在下岗的痛苦中时,听说朝阳县鼓励发展畜牧业,觉得朝阳这地方虽然十年九旱,但搞点儿饲养对老天爷的要求不高,经过一番研究后,他做出了当一次农民的决定。于是年届不惑之年的杨永权向银行贷了30多万元,在朝阳县东山村包了一个总面积为300亩的荒山,期限为50年。

  包下了荒山,杨永权便开始忙活起来,盖牛棚,买奶牛,就连自己的一家老小都搬到了荒山上。经过两年起早贪黑的忙碌,他的牛棚已经初具规模,跟朝阳市乳制品企业建立的良好联系使他的牛奶也不愁销路。

  杨永权养的每头牛的耳朵上都有几种不同颜色的标记,这是为奶牛建立的牛档案。这样可以在奶牛防疫、配种时做到科学控制。

  谈到收益,实在的老杨算了一笔账:包山花了4万,盖牛栏也就几万块钱,买来21头奶牛,投资了20多万,加起来也就40万元左右。而一头奶牛一年最少都能看到5000元的效益,这样一年下来就是十几万。他还在这山上种了大枣、葡萄,挖了蓄水池,一旦到了盛果期那日子可就不只是小康了。

  与杨永权的一帆风顺相比,在南林皋村扣大棚的蒋秀栋则还处于摸索阶段,他现在扣了13个大棚,启动资金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借的,近两年怕赔钱还不敢整大。现在生产的蔬菜全部卖给朝阳市蔬菜批发市场。

  虽然暂时挣到手中的钱还不多,但小蒋和已经养牛养出甜头的老杨一样都对自己现在选择的第二条路充满信心。

  杨永权说:“虽然在朝阳市还有房子,但现在能在这个小山头上干点儿事业,我也不在乎自己是城里人还是农民了,21头牛不是我的目标,我这牛棚一共有120多米,养个百八十头牛不成问题。以前种地种不出粮食受穷,所以农村的人都往外跑,现在养牛一年能养出十几万,我甘愿当这个农民。”

故事大全

少儿故事 伊索寓言故事 中国寓言故事 格林童话故事 安徒生童话故事 中国童话故事 儿童睡前故事 一千零一夜故事 经典少儿故事 睡前故事视频 成语故事视频 幼儿故事视频 胎教故事视频 哲理故事 智慧故事 寓言故事 禅理故事 经典哲理故事 爱情故事 校园故事 初恋故事 网络爱情故事 伤感爱情故事 感人爱情故事 经典爱情故事 亲情故事 父爱故事 母爱故事 兄妹故事 经典亲情故事 名人故事 中国名人故事 外国名人故事 名人励志故事 经典名人故事 人生故事 职场故事 成败故事 经典人生故事 鬼故事 短篇鬼故事 校园鬼故事 搞笑鬼故事 长篇鬼故事 灵异鬼故事 真实鬼故事 经典鬼故事 民间故事 成语故事 对联故事 唐诗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故事 外国民间故事 经典民间故事 现代故事 幽默故事 营销故事 考研故事 理财故事 英语故事 百姓故事 纪实故事 打工故事 法制故事 心理测试 经典现代故事 传奇故事 推理故事 侦探故事 玄幻故事 探险故事 经典传奇故事 历史故事 皇帝故事 将相故事 后宫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 世界历史故事 战争故事 经典历史故事 创业故事 大学生创业故事 名人创业故事 女性创业故事 80后创业故事 农村创业故事 经典创业故事